1 、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。各系要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,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,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,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。

2 、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。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、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、副教授或学科带头人主讲,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、人员稳定、教学水平高、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,并根据课程类型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。

3 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。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,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。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,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,同时,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,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,要充分体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要求。

4 、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。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,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。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,相关的教学大纲、教案、习题、实验指导、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,鼓励将网络课件、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,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,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。

5 、重视教材建设。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。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、制作相关教材,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。鼓励建设与多媒体有机结合、系列化的优秀教材,并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。

6 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,重视实验、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,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,创建良好的实验实习资源与环境,根据课程类型开设有综合性、设计(研究)性、创新性的实验或其他实践教学活动。

7 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。要采取切实措施,要求教授或副教授牵头承担精品课程建设,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,鼓励教师、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。要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,建立学生评教制度,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。